炸油器——儿时的回忆

上次坐飞机上北京的时候,在南航的餐盘上面居然有一小吃,就是我们过年才吃的[W:角仔]。于是回来之后就让妈妈看看去哪里买点回来。今天妈妈就从莲香楼买了一包[W:油角]回来了。比起小时候吃的角仔,现在市面上买到的总没有小时候的那份感觉和美味。

小时候,到过年前夕,家里总是会传统地开油镬,那个时候还有一位很懂炸油器的表姑妈(前几年因病仙逝了)特地过来我家帮忙。传统上开油镬是不准小孩子在旁边的(主要是安全问题),不过像我这种很乖的孩子还是在一旁观看,顺便“帮帮忙”。在这个事情上面,就跟放炮仗一样,充满着过年的气氛。

还记得当年做[W:角仔]和[W:煎堆]的馅料是很好吃的,先要用雷棍将花生碾碎,然后还要拌上芝麻、白砂糖等等,所以帮忙的时候忍不住还是会舀一勺放到嘴里偷吃。大人们搓好面粉之后,就是用棍子碾平,接下来就是用手电筒的灯罩盖出一个个的圆形皮,这个活当然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了。放馅,然后将皮对折,皮的边缘用手指捏出花边,这个活家里每一个人都会,而我到现在还是弄不会,残念。这样做出来的样子就好像月牙一样,当然也可以用两块圆形皮做成一个太阳状的,这个很讨我喜欢,因为馅料是两倍哦!角仔在广东人的观念里面就是,角仔好像荷包(钱包)一样,涨!

做[W:煎堆]的话,相对就麻烦好多,小孩子是帮不上忙的了,这个也是我的那位表姑妈的强项。广东的煎堆有很多种做法,我们家是最平常那种,圆形,皮外面是沾满白芝麻,里面是爆谷、花生和糖浆。正所谓广州俗话: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还有一个轻松活是炸[W:蛋散],简单的用云吞皮或者是面粉皮,切成长条形,然后中间位置开一刀,把其中一头往里面一穿再一拉,这样就可以拉出一条蝴蝶状,轻轻放到油镬里面一炸搞定,拿上来上面有黑芝麻还有点五香粉的味道,咸咸的相当好吃!

炸好的所有油器都会用胶袋封好,或者是放到密封饼干罐里面,以免受潮。

过年的时候,通常就会放些角仔和蛋散在已经放满糖果的年盒里面,然后有客人来的时候,就掏出煎堆像切西瓜一样切开,然后伴上香茶招呼拜访的客人,而通常蛋散会经常地补充,因为在家无所事事的我会经常偷食。

现在只能吃着现成买来的,皮厚馅少的油角,喝一口袋泡茶,在写着blog中追忆这儿时广州人家的那份亲情和邻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