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let/JSP服务器端的重定向

这个其实很简单,不过平常有时候用到,为了懒得去google,所以先放自己这里方便,^_^

通常,在一个设计良好的Web应用中,都会综合使用Servlet和JSP技术。Servlet控制业务流转,JSP则负责业务处理结果的显示。此时,将大量用到重定向技术。

重定向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端重定向,一类是服务器端重定向。客户端重定向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HTTP头,或者写JavaScript脚本实现。本文主要探讨服务器端重定向技术的实现。

服务器端的重定向相关类

服 务器端的重定向技术涉及到javax.servlet.ServletContext、 javax.servlet.RequestDispatcher、javax.servlet.http.ServletRequest、 javax.servlet.http.ServletResponse等几个接口。

服务器端的重定向方式

服务器端的重定向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HttpServletResponse的sendRedirect()方法,一是使用RequestDispatcher的forward()方法。下面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介绍。

HttpServletResponse.sendRedirect()方法

HttpServletResponse接口定义了可用于转向的sendRedirect()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void sendRedirect(java.lang.String location)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这个方法将响应定向到参数location 指定的、新的URL。location可以是一个绝对的URL,如 response.sendRedirect(“http://java.sun.com”)也可以使用相对的URL。如果location以“/”开 头,则容器认为相对于当前Web应用的根,否则,容器将解析为相对于当前请求的URL。这种重定向的方法,将导致客户端浏览器的请求URL跳转。从浏览器 中的地址栏中可以看到新的URL地址,作用类似于上面设置HTTP响应头信息的实现。

RequestDispatcher.forward()方法

RequestDispatcher是一个Web资源的包装器,可以用来把当前request传递到该资源,或者把新的资源包括到当前响应中。RequestDispatcher接口中定义了两个方法,参见如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RequestDispatcher {

 void forward(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void include(ServletRequest request, 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

forward()方法将当前的 request和response重定向到该RequestDispacher指定的资源。这在实际项目中大量使用,因为完成一个业务操作往往需要跨越多 个步骤,每一步骤完成相应的处理后,转向到下一个步骤。比如,通常业务处理在Servlet中处理,处理的结果转向到一个JSP页面进行显示。这样看起来 类似于Servlet链的功能,但是还有一些区别。一个RequestDispatcher对象可以把请求发送到任意一个服务器资源,而不仅仅是另外一个 Servlet。 include()方法将把Request Dispatcher资源的输出包含到当前输出中。

注意,只有在尚未向客户端输出响应时才可以调用forward()方法,如果页面缓存不为空,在重定向前将自动清除缓存。否则将抛出一个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如何得到RequestDispatcher

有三种方法可以得到Request Dispatcher对象。

1.javax.servlet. ServletRequest的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方法,其中path可以是相对路径,但不能越出当前Servlet上下文。如果path以“/”开头,则解析为相对于当前上下文的根。

2.javax.servlet. ServletContext的getRequestDispatcher(String path)方法,其中path必须以“/”开头,路径相对于当前的Servlet上下文。可以调用ServletContext的 getContext(String uripath)得到另一个Servlet上下文,并可以转向到外部上下文的一个服务器资源链接。

3.使用javax.servlet. ServletContext的getNamedDispatcher(String name)得到名为name的一个Web资源,包括Servlet和JSP页面。这个资源的名字在Web应用部署描述文件web.xml中指定。

这三种方法的使用有细微的差别。比如,下面是一个应用的配置文件web.xml:


<?xml version="1.0" ?>

<!DOCTYPE web-app PUBLIC "-//Sun Microsystems, Inc.//DTD Web Application 2.2//EN"

"http://java.sun.com/j2ee/dtds/web-app_2_2.dtd">

<web-app>

<servlet>

<servlet-name>First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 javaresearch.redirecttest.ServletOne</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

<servlet-name>Second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javaresearch. redirecttest.ServletTwo</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First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servlet/firstservlet/</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Second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servlet/secondservlet/</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web-app>

其中定义了两个Servlet,名字分别为 FirstServlet和SecondServlet,对应的类分别为org.javaresearch. redirecttest.ServletOne和org. javaresearch.redirecttest.ServletTwo。可以在浏览器中通过类似于下面的链接访问:

http://localhost:8080/servlet/firstservlet/

使用1中方法,例如在firstservlet可以写入下面的代码:


RequestDispatcher rd =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secondservlet");

rd.forward(request, response);

此时控制权将转向到第二个Servlet了。

使用2中的方法,可以从Servlet Context中得到RequestDispatcher代码如下:


RequestDispatcher rd = getServletContext().getRequest

Dispatcher("/servlet/secondservlet");

rd.forward(request, response);

使用3中的方法,从上面的web. xml配置文件可以看到定义了两个Servlet,名字分别为FirstServlet和SecondServlet,所以可以得到命名的Dispatcher:


RequestDispatcher rd =  getServletContext().getNamedDispatcher("SecondServlet");

rd.forward(request, response);

这样也可以重定向到SecondServlet了。

JSP页面中的重定向

JSP在解析后编译为一个Servlet运行,所以在JSP中也可以使用上面的重定向代码,并且,JSP还提供了更便利的操作,如下:


<jsp:forward page= "nextpage.jsp"/>

JSP页面执行到这儿,将终止当前的处理,将控制权交由nextpage.jsp。

如何选择

RequestDispatcher.forward() 方法和HttpServletResponse.sendRedirect()方法的区别是:前者仅是容器中控制权的转向,在客户端浏览器地址栏中不会显 示出转向后的地址;后者则是完全的跳转,浏览器将会得到跳转的地址,并重新发送请求链接。这样,从浏览器的地址栏中可以看到跳转后的链接地址。所以,前者 更加高效,在前者可以满足需要时,尽量使用Request Dispatcher.forward()方法,并且,这样也有助于隐藏实际的链接。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需要跳转到一个其它服务器上的资源,则必须使用 HttpServletResponse.sendRequest()方法。

当你要用格式处理的时候,请注意一下你的Locale

我们通常都很喜欢用SimpleDateFormat来做一些日期和字符串之间的转换,就是所谓的format()和parse()了,具体用法看程序或者是JAVA的API文档,这里不累述了。

但是往往我们忘记了,JAVA的国际化这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东西。

下面出现一个问题:
以下程序段

    String dateStr = “17/Mar/2003 11:30:51”;
SimpleDateFormat frm = new SimpleDateFormat(“dd/MMM/yyyy HH:mm:ss”);
Date date = frm.parse(dateStr);
 
 
SimpleDateFormat frm1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System.out.println(“reformat : “ + frm1.format(date));

这运行时会抛出异常java.text.ParseException: Unparseable date: “17/Mar/2003 11:30:51″,显然程序不能parse到“Mar”这个英文月的缩写。但是按照java上面的文档显示,以上程序是没有问题的。一个典型的运行时异常。不用说考虑一下我们的环境。

当前程序编写的环境是中文winxp,jdk1.4.2,IDEA 4.0,呵呵,我们是中国人当然都喜欢用中文环境啦。问题出来了吧?看一下一段代码:
            Date date = new Date();  
SimpleDateFormat frm1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M/dd HH:mm:ss”);
System.out.println(“now : “ + frm1.format(date));

输出结果是:now : 2004/二月/24 11:57:00

看到了,缺省状态底下,我们用SimpleDateFormat是按照我们当前系统的Locale(请恕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他的中文翻译)的,也就是中文的Locale,但是我们要进行分析的日期字符串是英文的,当然就认不出来了。
ok,知道了之后,我们修改一下加多个locale进去,让SimpleDateFormat在构造的时候指定Locale(Java是很笨的,我们不说他怎么知道呢?)告诉他我们现在要处理的是英文的格式串
            Locale locale = Locale.US;
String dateStr = “17/Mar/2003 11:30:51”;
SimpleDateFormat frm = new SimpleDateFormat(“dd/MMM/yyyy HH:mm:ss”, locale);
Date date = frm.parse(dateStr);
 
SimpleDateFormat frm1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HH:mm:ss”, locale);
System.out.println(“reformat : “ + frm1.format(date));


程序正常了……
问题主要就是出在我们在不同环境底下对一些国际化处理上面的不小心或者容易忽略的地方,仅当作教训供大家一笑。

今天去了白云山

Matrix组织好久没有活动了,所以这个周末特意去了一趟白云山当作是个热身活动。

大概早上10点,我们从Simon家附近的157医院后山开始上山,这边有小路上去,运气的话还可以逃票(不过按照Neo老大的意思,我们是不会逃低于50块的门票的,但是很不幸,今天确实没有人在半山守着收门票)。

这段上山的小路是全程当中最ZN的一段了,起码对于我来说。因为最近缺乏锻炼了,加上坡确实有点陡,走走停停,两脚发软,眼冒金星。上到山顶的时候,早上吃的面包和牛奶,都变成了酸牛奶,从我的口跑了一半了。

到了山顶,就是水泥路了,虽说上山下山的,但是比刚才的黄土坡要好走。而且走走拍拍的,FB多了。到了明珠楼,然后就是进去桃花涧,里面的桃花已经挂得七七八八了。幸好里面还有些漂亮的MM(这个是后话,等一下你就看到了)。

桃花涧出来,已经是中午时分,看来今天去摩星岭已经比较晚了。So,我们选择一条比较近的下山路。从白云松涛那里找小路,回去157医院的后山。在路上,我们看到有人打一大太阳伞在守着收钱,当然我们是下山就没有人管了。下山有一段还是比较陡,但是总体上当然没有上山的艰难。

到了同和,在京溪食街找大排档FB,这些就不作细表了。

总体感觉,偶对于山路极度不适应,正确来说,我不会爬山:上山不够力,下山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没办法,重心太高了。当然,走走水泥路还是可以的 :p

下面是上照片时间:(点击图片可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