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东涌绿道行

说好的台风没来,说好的暴雨不见下,原本打算周末去个海边,结果看着这天气临时改成了去之前老婆推荐过的番禺东涌。

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广州市番禺区的东南部。北距广州市中心城区40公里。现在是想打造成休闲小镇招徕游客。走南沙港快速路,从东涌出口下来就是市南路,很方便。不过这次我们的目的地应该是东涌镇的大稳村。高速出口就可以有明确的方向标识的了,不过我的GPS定位了东涌镇,于是就路过了大稳村而直接到了东涌镇所在。这边因为要发展,镇区里面的马路都重新铺了沥青,而且里面的要么翻新成农家大屋,要么就是欧式小洋房的小区,看上去居住还是挺舒服的。

因为要找中午吃饭的地方,结果在东涌镇和大稳村里面的绿道开着车瞎转悠了一通,tmd无论是点评还是soso地图上面,关于“御鹿苑”的标识都是严重错误的,其实是南沙港出来,看着大稳村的指示牌掉头后,在路边不远处就是了,结果我们还在村里面乱撞了一通。

所谓“御鹿苑”其实就如农家乐一样的食店,不过就是地方大,有各种的设施,不过所谓的儿童乐园早已荒废,失望。不过在附近能够找到大一点的在点评上的食肆也就这个了。其实背后老板是鸽天下,所以主打的菜是乳鸽。另外就是做鹿这种高档菜,不过感觉吃这个太高档而且有点残忍,所以这顿就没有点这种“野味”了。

吃饭的地方围着一个湖,上面还有些鸭子,所以薯饼看到了也很高兴。

点了几个菜,都是普普通通的,红烧乳鸽,卤水乳鸽,蒜蓉番薯叶,家乡蒸肉饼,还叫了半打的红豆饼和绿豆饼。埋单120大元。

午饭出来,就是在附近走走,居然看到有租单车的驿站,而且居然还有可以挂在车上的儿童座椅,所以就跟老婆一人一辆车带上薯饼在附近的绿道骑车畅游了。碰巧我们来的这条绿道是很有特色的“瓜果长廊”,整条绿道都是带着瓜果竹棚,上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藤类,还有各种各样的蒲瓜(就是葫芦)、丝瓜和藤,等等等等。

整装出发,薯饼妹妹继续来个天然呆的笑容

半路上爸爸停下车顾着抢发微博,小妹妹也没闲着,抬头看看瓜棚

薯饼跟爸爸一起冲过那段锦帘藤,被藤枝扫到脸上,一边眯着眼,一边咔咔地笑

最喜欢下面这张,那迷人的笑容,爸爸又换手机锁屏照片了

看到长柄葫芦,当它是排球地打,小鹿纯子,扣杀!

再来一记双手拦网的!

在绿道的一头展示了很多农家工具,包括犁,打谷机等等,小妹妹也客串了一把“豆腐西施”,呵呵呵

总结一下,东涌虽然走南沙港快速还是很容易就到了,不过不知道是偏僻还没有闻名,还是说今天大家怕打台风,所以其实来的人不算多,走绿道的时候也不会如大夫山那样穿越自行车群,总体来说还是很适合一家大小或者几个家庭合家欢的。有时间是可以再组织过来玩玩。

新加坡培训2011——出行

回来了这么久,如果还不找时间补充一下的话,怕是会忘掉的。因为这次主题还是公司培训,所以只能说挤出时间去逛一下新加坡。于是还是不便用时间来进行记录,所以就分成若干部分,分别描述这次的新加坡感受吧。

首先要讲的当然是解决出行的问题。

继续阅读新加坡培训2011——出行

新加坡培训2011——第一天(广州、新加坡樟宜)

我一向都喜欢写流水账,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记性,容易忘掉一些事情,所以流水账有利于记住所有的事情。这次主要还是去培训(我是好员工、好同事),所以没做什么游玩的plan,只是顺其自然地去哪吃哪。随身物品就带个iphone和新买的GF2,为的是轻便不张扬(嗯,我不是去旅游滴)。好,开始叙事:

继续阅读新加坡培训2011——第一天(广州、新加坡樟宜)

新加坡培训2011——前章

话说,去年下半年忙得个昏天黑地,结果今年年初的时候承蒙北京的老大照顾,给了我一个去新加坡参加AP培训的机会,于是也就有了我这次新加坡之行。当时我还在胡为项目里面忙得热火朝天,于是打算签证的事情放到年后去办,结果就惹得自己一身蚁。

继续阅读新加坡培训2011——前章

看嘻哈包袱铺的表演

一伙人上北京培训的好处在于下课之后就是一伙人去吃饭,还可以计划一伙人去做点什么事。继前天吃了在北京服务相当好的海底捞火锅,昨天吃烤鸭,今天就跑去鼓楼那边的广茗阁茶楼看嘻哈包袱铺的表演。票是同事从网上订的,50一张,相比起德云社那些是便宜好多啦,所以平常也是比较订到票的。

因为今天是第三天培训,尾声了,老外也赶着晚上去吃全聚德,所以赶早回酒店放下书包就去鼓楼那边。随便找个馆子点几个北京菜吃完就上那个茶楼。那个茶楼就是茶楼啰,一个大厅若干张桌子和凳子。我们订的是第一排中间的桌子,位置还算不错,只是稍微要仰头看舞台,好处起码看得清听得清。门票是便宜才50,但是里面的消费就不算厚道了,不能自带食品和饮料,一桌子人点一壶茶50,一大包洽洽瓜子20,看来场地方还赚不少外快的。

7点半演出开始,先是一段快板表演,后面的就全部以一对对的相声为主。表演者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因为嘻哈包袱铺标榜的就是80后,从外形到表演抛包袱,还是挺带感的,也有不少笑点。当然啦,相声里面有不少段子其实都是听过,你也不能指望听到的所有相声都是能够有新货,段子重复不要紧,还是看表演者怎么演绎吧。年轻人的表演,当然也是有火候的问题, 例如单口相声的环节,表演相对比起黄子华的“栋笃笑”就没有能放得那么开了,而且毕竟单口相声更多需要观众的共鸣,但是观众如我们这些外地游客的话,相对的共鸣感就不强烈了,当然你要让黄子华去北京或者上海搞“栋笃笑”也是强人所难了。

三个小时的表演也算笑声不断,回来上网居然还看到他们的版主高晓攀在我看演出前的新浪围脖留言上的回复评论,重要的是起码看到传统艺术有年轻的力量去传承,相比之下广东这边的粤语相声就后继无人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