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的早茶

——今天一早四点多就送老婆去机场,谁知道老婆的航班因故推迟一天。于是乎,怀着高兴的心情(因为又可以在老婆出长差之前在欢聚多一天啰 ^_^),回家接上老妈然后就一起去白天鹅喝早茶。

——因为去得早所以一到就有位置。选择白天鹅的原因,无非都是之前《蔡澜叹名菜》里面提到吃云吞面只能回香港,但是喝早茶还是要在广州的理论,加之他是在白天鹅喝的早茶,所以慕名前往。

——一口气点了一堆到最后只能打包拿走的点心。干蒸烧卖不如蔡澜那里所说的好,偏肥偏咸了一点,估计蔡澜吃的是大师傅的手艺,我们这些平民消受不了。马拉糕来说,我个人觉得不如潮皇的好,潮皇那种才是松化,加上入口即溶,赞啊。总体来说,白天鹅的不过不失,如果撇除五星级的环境和服务的话,性价比不算高。

唱好广州

——今天下班等老婆,然后就在天河城晃悠。结果在CD铺买了《唱好广州》的1和2。之前已经听
过这两张CD的MP3了,连自己手机的彩铃都已经换成了里面的几首歌。为了更好的支持广州原创,
支持这么有heart的年轻人,一定要掏腰包买正版的,虽然也不算贵,两张加起来就60大洋。

——具体的介绍就不多说了,介绍一下《唱好广州》的官网,大家喜欢就继续支持,这么有广州味
道的本土原创吧!目前比较喜欢是2里面的那首《珠江印象》,呵呵,生活在珠江边的人。

关于《珠江印象》

珠江,这条孕育我们的母亲河,同样孕育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先驱者。广东人,在历史的潮流里或进或退,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送给所有广东人,希望大家能同舟共济,互勉互励,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分享成果。即使讥讽谩骂,我们大可笑骂由人。就算无人欣赏,只要坚持梦想,总有一天我们可高唱凯歌,让世界仰望。

东山少爷,一个人的合唱团

东山少爷在此曲中一人演绎了不同的声线,在副歌部分,我们编写了五个声部,加上加倍、卡农等方法,使此曲听感上极具大合唱团的磅礴效果。

从下午一点钟开始,到晚上十二点结束,整整花了十一个小时不停录制。东山少爷的声音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少爷这样一个演唱功力上佳的歌手来说,是从未试过花这么多时间录一首歌的。到结束工作的那一刻,制作人,录音师,东山少爷都长舒了一口气,冷汗直冒。原来因为太过投入,忘记了晚餐。

东山少爷《珠江印象》歌词

作曲:肥蛇
作词:黄毅成
编曲:Jacky Cai
演唱:东山少爷

江水浪随帆影远去,
沉淀岁月跌宕几许。

急滩或平坦进亦退,
前路困惑与梦共随。

P2:
(这里是潮流的故里,
从未退后有着先驱。

抛开恨和谁的错对,
燃亮信念真心相对。)

既是喝着这水长大,
同在这船,甜苦分享。

沿这路向,从雪域向深海飞翔,
如此气量,未怕不欣赏。
仍笑着唱,就算遇上再多扰攘,
来互勉,齐面对,教世界羡仰。

唱好广州

广州的名声

——这两天要跟马来西亚那边的同事联系(还好对方讲的是台式国语),通过一轮电话讲过工作上
面的事情,以及订好下周过来广州讲课的事情之后,最后对方居然问了一句“听过广州这边的治安不
是太……,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吧?”,哐嘡倒地……看来没到亚运会,广州已经声名在外了!

活在广州老城(三)——准备消失的成珠楼和小凤饼

——前一阵子的新闻了, 广州300年历史老字号“成珠楼”被拆,当然这座曾经历火烧的老字号酒楼
原址是要拆了,但是小凤饼或者我们说的鸡仔饼已经到处流传,剩下的就是一点对以前的怀缅吧。

成珠茶楼

说起广州市的老字号茶楼,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要数成珠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茶楼位于广州市河南(现海珠区)漱珠桥畔。成珠楼在解放前参加了茶楼 业的同业公会,曾有一块刻着“成珠楼”的樟木牌匾,存放于该会在桨栏路的会址处。牌匾落款署清朝乾隆年代,从匾上所列年份可以推算,1945年是成珠楼开 业200 周年。那么,至1985年毁于火灾时,成珠楼的历史足有240年了。
成珠楼本始于成珠馆,是一间不起眼的简易平房(成为两层木楼茶楼乃是咸丰年间的事)。创业伊始,成珠馆属当时广州五大家族(潘、卢、伍、叶、周)之一 的伍紫垣所有,为伍氏邸宅内待客的地方。伍氏衰落,馆子转让吴氏,易名为“成珠饼家”,后又兼营茶楼、外卖,之后又数易其主。光绪年间,馆归梁福和堂所 有,尚属族产,主持人是梁殿华。成珠楼的发展,便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成珠楼地理条件优越。清代的广州河南区有三大集市,即福仁市、漱珠市和歧兴市。成珠楼所在地漱珠市处于各市的中心,并且近傍豪门望族的邸宅,著名古刹 海幢寺又近在咫尺,故而食客不绝,而成珠楼的龙凤礼饼和其他各种饼食色香味俱佳,并有各款粉面饭品供应,生意自然十分兴旺。当时所制饼食,除柜面零售及在 茶座上供应外,还承接成批订购,送货上门。连市外、省外、国外的过路客,也以一试成珠楼精制饼食为快。梁殿华经营有方,使营业不断发展,获利甚丰,为成珠 楼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及至于承父业,梁氏第二代续振先辈雄风,把成珠楼经营得更加有声有色。他们聘请名师,严格保证饼饵质量,并注意改革包装,不惜耗 资在国内外进行广告宣传,务使男女老幼皆知。梁氏昆仲又花白银2万,把成珠楼里里外外修饰一新。为提防假冒,成珠楼小凤饼在民国3年获准进行商标注册,保 障了经营专利。此后,成珠楼雇用职工由原来20人左右增至四五十人(临工不计)。
成珠楼以小凤饼成名。关于小凤饼,何时始创,流传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和记载。按小凤饼成名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因此有说其源于伍紫垣的婢女小 凤。小凤是顺德人而姓氏不详。据说某日伍紫垣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点心师不在,而客人欲尝广东点心。伍无计可施,暗暗叫苦。小凤情急智生,把平时私下储 藏以备充饥的干饼拿出来招待客人,不料客人吃后大加赞赏,以后还来信称道,念念不忘。其实只不过是小凤把宴客剩下的菜肴收起来,加些梅菜压成饼块,再请点 心师傅代为烘干而已。想不到这种饼居然甘香酥脆、油润干洁,十分可口。意外的发现启发了伍紫垣,于是命师傅如法炮制,并把这种饼取名“小凤饼”。另有一种 说法,认为小凤饼是梁氏祖传,因外形酷似小鸡,故尔取名“小凤”。后来,成珠楼确定以小鸡作为小凤饼的商标,正合把鸡雅称为“凤”的民间习俗。不管小凤饼 的起源如何,总归是成珠楼的一大发明,由于标新立异,风味独特,质量上乘,难怪问世以来声誉鹊起,而成珠楼更因此名闻遐迩。20年代初,小凤饼曾获“展品 赛会最优等奖章”。1931年参加“广州市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章。据说当年广播电台曾经编了一段顺口溜宣传:“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 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长期以来,省内外的过客都喜欢手提小凤饼回家,作为到过广州的标记和珍贵的“手信”。国外华侨乃至外国朋友都把小凤 饼视为代表中国饼食的珍品,推祟备至。于是,小凤饼的销售点逐渐遍及省港澳。
1946年成珠楼举行开业200周年庆典,一时哄动河南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书赠成珠楼诗云:“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成珠高阁会天孙,绿皑新醅酒令传。醉傲天台左右顾,漱珠桥畔海幢园。”
回顾成珠楼的经营发展史,并非完全是畅顺无阻的。还在1928年时,成珠楼已经由两层木建筑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楼房,面积达600平方米左 右,业务日趋兴旺。正当继续“大展鸿图”的时候,广州市地政局以开马路需要为由进行勒索,开口便要白银2.5万元,否则便要将成珠楼拦腰切断。茶楼方面对 此不予理睬,最终却斗不过官府的势力,只好任由“腰斩”。于是在开拓马路时,偏要从成珠楼中间部位穿过,这真是个无情打击。面对飞来横祸,成珠楼老板重整 旗鼓,把“腰斩”所余的北部改作工场,而南部则扩宽加高,扩建了西邻位置,重建三层楼房,并扩充四楼。当时共有职工46人,其中固定专门制作小凤饼者10 人,烘炉6只。由于大量推销小凤饼,于是很快恢复了元气,稳步发展。到1935年间,营业额和盈利均比“腰斩”前高出一倍左右。广州沦陷时期,饮食行业随 着各行各业关门歇业而陷于停顿状态,成珠楼自然不能幸免,出现了一个营业低潮,终至暂告歇业。1940年,经营者在恶劣的环境下又重新开业,到抗战胜利之 时,已经有了新的发展。1947年,成珠楼重新崛起,还开设了3间分店:一为西关成珠茶楼,一为成珠饼家,一为澳门的支店。此时期内,主持成珠楼业务的, 已经是梁氏第三代,可说进入了私营时期的高峰年代。
解放后,由于成珠楼的业务不断发展,上级投资把右侧平房改建成四层楼,改善了职工的生产条件,同时扩大营业场地,扩至1400平方米。企业内部进行了 一系列改造、装饰,面貌焕然一新,座位从解放前的400个增至700个,职工人数达150多人。成珠楼的“成名法宝”——小凤饼的制作配方在1959年已 经向社会公开,为商业部饮食服务局编入《中国名菜谱》第4辑,得以流传后世。
1985年10月9日夜,一场意外的大火吞没了成珠楼,240年的历史到此暂告中断,但是,它的名字却没有消失。为了保持这家老字号,政府决定在原址 投资重建,并于1990年1月正式开张,易名成珠酒家,在最兴旺的时候曾开设了南华东路和荔福路分店。至1996年,成珠楼生意开始走下坡路,由于背负多 重债务,无力偿还,终于在2000年9月关门结业,债权人向法院起诉成珠楼,成珠楼的物业被法院拍卖。
PS:2006年,成珠楼即将被拆建……